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梦到备考时期的同学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梦见同学备考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考研的路,我走的并不一帆风顺,有个冲动,将自己与考研的种种过往,一笔一笔地写下来。
1
说起我与考研的最初交集,得追溯到高考以后。
18岁以前,我生活在陕西关中平原中部一座小县城;如中国千千万万座同等规模的小县城一样,20世纪末的那个小城,土气而灰败,下辖七、八个乡镇,总共只有两所高中---坐落于县城的县中学和位于离县城较远的乡镇上的一所农村高中。
那时候的人们没什么闲钱去旅游,我们小县城少年们了解外界有限的方式就只有老师和家长的渲染与地理课本上寥寥数语的介绍了。
和千千万万个叛逆而渴望远方精彩世界的少年一样,我自从读高中的第一天起,就被老师灌输了“上高中的目的就在于考大学”的观念;而好的大学,尤以位于北京上海的为最。
2000年夏天,高二升高三那年的暑假,妈妈带我去北京探望亲戚,首都的繁华似锦与流光溢彩给当时17岁的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让我叹为观止;亲戚们友善的鼓励更加深了我报考“北京的大学”的决心---综合考虑了自己的实力,top2是不敢想的,北师、北理、北航、北外或可一搏。
我的高考成绩也算理想,交出了全县文科第四的答卷;但这个成绩,报考一流的大学却只能说是希望而并无十足的把握。
录取结果很快揭晓,那个时候,就文科而言,省外的大学,尤其是好一点的一本院校在陕西的招生名额都是个位数,我未能被反复权衡后填报的南开大学录取,而只考取了位于陕西省内的西安外国语学院(现在已经改名为西安外国语大学),所录取的专业也是当年扩招出来的新专业。
之所以絮絮叨叨地说了这么多,是因为,高考的失利正是考研这个名词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的开始。
2001年的暑假,我先是为取得了一个尚且理想的高考成绩欣喜不已,接着又体会到了名落南开孙山的巨大失落。
这种心理落差对于当时18岁的我,相当难以接受。
很多人甚至还让我补习再考。
众说纷纭之下,我的父母权衡后做出了决定。
我的爸爸在当时说了一句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话:“孩子,你读的是社会科学专业,无论在哪里,只要多看多读多用心,勤加积累,都可以成为佼佼者”;而我妈妈的一位同学兼朋友,也是我们县另外一所高中的校长,对我说了一句不啻为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如指明航向的灯塔一样的话:孩子,考上了西外就去上;现在考研的学生很多,四年本科读完以后,你一样可以用考研来证明你自己!
!
!
!
!
2
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鼓励,在当时年少不经事的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
2001年,正是教育改革大扩招如火如荼开展之年。
进入大学之后,种种原本很正常的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以及青春时期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迷茫与彷徨,都被我归因为我没有遇到足够博学的老师、足够优秀的同学、足够良好的学习环境;而这一切的根源,则在于我没有进入与我高考成绩相匹配的理想“大学”。
那时候的我,常常怨天尤人,“假如”、“要是”等等词语,成了与我一起的好几个所谓“怀才不遇”的学生们一起吐槽现状的口头禅----是的,那就是当年的我,幼稚、短视,总是觉得自己如果能够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就能够走上一条没有任何遗憾的人生之康庄大道。
于是,在同学们都享受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之时,我很早就为自己立下了“考研”、而且要考一流大学的宏图大志:从大二开始就向老师咨询考研的各种准备事项,向高年级的同学过早地请教考研经验,在互联网尚不发达的时代泡在网上如大海捞针一样地寻找考取“北清人”的经验……很快进入了大四,在其他同学仅仅将考研作为一项备选项的时候,我将自己变成了一座考研的机器。
2004年的那个暑假,我挤在西安交大的体育馆里听任汝芬的政治辅导;2004年一整个的冬天,用各种“惨无人道”的考研格言勉励自己,没日没夜的与同学们天天泡图书馆,啃下几十套毕金献的英语模拟卷;2005年的元旦,与同学一起起早贪黑去离学校几公里之远的长安大学听考研政治最后冲刺班;用从生活费中省吃俭用出来的300块钱,成为一个考研论坛的付费会员,从中捕捉少的可怜的报考信息。
就在这样忐忑与惶惶之中,我走进了2005年的考研考场,这,就是我第一次考研的经历。
3
这次考研,我太紧张了。
第一天英语和政治的专业课考试后,我忐忑不安,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失眠。
高考的时候,我尚且愚钝晚熟,并不很清晰地认识到这种”决定人生航向“的考试之意义;而到了考研,我为了改变自己的求学背景,为了完成自己未竟的去北京、去陕西之外的“远方”求学的心愿,为自己加上了太多的思想枷锁。
考研第一天结束后的那个夜晚,我听着室友们安静而有节奏的鼾声,瞪着眼睛等到了天亮。
终于挨到了第二天专业课考试的结束,我清晰的记得走出考场的那天下午,西安飘起的雪花落在我干涩的眼睛上的感觉。
考完后,我度过了一个轻松的寒假。
可是好心情的时间不长,很快,我就查出了我的初试成绩:差了18分,没有进入面试线。
现在,我可以很轻松地在键盘上敲击出我当年的心路历程,而这个结果对于当年的我的打击,却是巨大的。
我清楚地记得,11年前2月的那一天,我目瞪口呆地坐在显示出分数的电脑屏幕前,一瞬间竟然恍惚,问自己是不是我查成绩的网站出错了,否则,我一直引以为豪的英语怎么才能考了56分?可是,这,就是事实。
从那之后,我在找工作、受打击、克服心理落差的纷乱中,度过了大学时代的最后一个学期。
2005年,已经是就业大军压力初现端倪的时候---我对考研结果的不甘、对进入职场的惶恐与退缩,让我很快决定,我要再考一次。
而且当时已经有了一个规模不小的“不工作、在高校周围租房子专职考研”的群体。
大名鼎鼎的“芙蓉姐姐”就是在那个时候横空出世的,现在她有多火暂且不表,但当时,她在陕南汉中一所二本院校报考清华屡试不中,很多人都说她受了刺激,才有了那些哗众取宠的举动。
很快我就在家中一位亲戚的鼓励和帮助下,在离家较近的一所大学附近与人合租了一间小屋,开始了我半年的专职考研生涯。
当时的我想法很简单:我就是想再给自己一个机会,比起高考复读好几年的人来说,这又算的了什么呢?
4
第二次考研,我的心态比第一次好多了。
我综合地估量了自己的实力,为自己调整了目标,并且,我就是想着,我要再试一次,如果不行,我就去工作。
有着这样轻松的心态,我在没有悬念的情况下,考取了一所985院校的公费研究生。
离我两次考研的经历已逾十年。
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一些细微末节,却仍然历历在目。
这些年,“读书无用论”屡屡见诸报端并被人津津乐道;每当这时,我也在问自己,对我来说,考研到底意味着什么?客观来讲,考研给了我一个走出陕西、来到上海安家立业见世面的机会,而我对此的付出到底值得吗?记得读研时《经济学原理》的课堂上,老师讲到“机会成本”时,就举了考研的例子。
相比那些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们,我们在在象牙塔中又“躲”了三年。
研究生学历就一定比本科生学历在就业市场上更有优势吗?况且,这三年中还可能会错过多少机会呢?
这个“机会成本”的争论是我三年的读研生活中心态的缩影。
那三年,我在上海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接受教育、了解外界的同时,也经历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惶恐,社科专业的就业前景的确不容乐观;而女研究生“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女大学生是黄蓉、女硕士是李莫愁、女博士是灭绝师太、博士后是东方不败的段子大概也都是那些年流行起来的。
从研三开始,我与同学们一起在人头攒动的招聘会上感受offer难求的压力;也从国考省考上考一路拼下来变成“烤鸭”……
千帆过尽,云淡风轻。
现在回头再看来时的路,我还是由衷地说一句,考研于我而言,是毕生受益的一笔财富。
功利的讲,我目前的工作在入职定级时,就将本科生与研究生区别对待,工资待遇都高出一个档次;而长久而言,三年的校园生活,除了给我一个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20出头的我能够有更多的看到外面世界的机会,让我能够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要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自己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5
而最最重要的是,就我两次考研的经历而言,第一次失败的经验显得尤为可贵。
我常常在回味这段经历时感触良多,咂摸出许多粗浅的人生道理,让我受益终生的道理。
首先,人生的路很长,不是一次考试、一次成功或是失败就能够决定走向的。
我承认,我也羡慕那些高考状元们,被鲜花和赞誉包围的他们,不仅能满足当时的虚荣心;进入top2或者其他“一流”的学校,也为以后的就业似乎加上了保险。
可是,这真的就“一劳永逸”了吗?不。
人生的历程,由许多个环节与考验组成,而无论什么时候,需要的都是平和的心态与永远提升自我的追求。
其次,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当时我考研的时候,曾经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心态,就是躲避就业压力。
国家从1999年开始扩招,到了2005年我本科毕业,就业的压力已初现端倪。
我在经历过考研的失败和在人头攒动的招聘会上推推搡搡之后,非常羡慕那些当时已经拿到研究生offer的过着“猪一样生活”的同学们(当时,我们将天天挤招聘会的就业党称为苦苦追寻一份工作的“狗”,将已拿到研究生录取offer、天天在寝室睡大觉消磨最后的大学时光的保研党称为“猪”一样混吃等毕业的人,将天天泡自习室、过着苦行僧一样考研备考党称为“猪狗不如”的人),在备考的时候,总是拿他们比本科自由、比本科地位高的读研生涯鞭策自己,总是告诉自己,只要我读了研究生,我就可以在找工作的时候蔑视那些本科“狗”了……到了如今,我工作已经7年,我渐渐知道,学习与提升自我是一辈子的事情,求知的渴望与严格的自律性,是任何一所大学的标签都无法给予的。
第三,无论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都是最重要的。
记得高三时的班主任曾经在班会上说过:“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现在的我回味起这句话,却想改动一下:没有经历过考研的人生,于我,是不完整的。
考研对于我来说,给了我这样一个在陕西关中城乡结合部生于斯、长于斯的少年以最低成本接触一线城市、进入一线城市从而在一线城市工作、安家的机会;而第一次考研失败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坎坷与失败带给人的力量,这,对于当时一直生活在父母羽翼下、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的我来说,太重要了。
我曾经设想过,如果没有考研,我好一点,会在二三线城市之间徘徊的省城西安,在家人的庇护与帮助下找一份一般的工作后安家;次一点,就会回到家乡城乡结合部的小县城,与我那些从来没有离开过陕西的同龄人们一样(旅游除外),踏着父辈们的足迹,走完一生。
不知不觉,就说了这么多。
关于考研,我很感恩,因为这是一次自我证明、自我提升、自我选择的良好机会。
如果说高考是搭上一列秩序井然的列车、由老师和家长保驾护航往前狂奔的经历的话,那么,考研就是一次自助穷游,从选学校、选专业到选导师,一切都得自己决定。
而且备考过程中,没有模拟考,没有如保姆一样循循善诱苦口婆心的老师们的监督与制约。
备考的过程也相当不轻松,套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那就是非常“孤独”的一种并不轻松的校园时尚。
对于参加2017年考研的众多同学们而言,说祝大家都成功,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成绩揭晓后,必然会几家欢喜几家愁。
我只想祝愿,每个人都能从考研的经历中提升自我,将考研不仅仅视作一次考试,而是一次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
而不断的完善与提升自我,更是我们毕生的追求与信仰,不是吗?
我发现自己在学生时代的记忆里,有太多困惑和痛苦。
比如,在大学毕业后的十年内,我经常会梦见自己正坐在考场上参加数学考试,题目不会做、时间不够用,各种担忧、焦虑和恐惧,就像是排山倒海一般压在我的胸口。
醒来时,常常是一身冷汗。
虽然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我的数学成绩一直非常好,算是一门“提分课”。
可到头来,还是避免不了因为数学考试而感到惶恐和焦虑。
因为高考数学,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实际上大多数中小学生和家长,都曾有过“数学焦虑”。
因为这一门从“会数123”就入门的主课,在短短几年内,就会迅猛发展为连大学生都很难攻克的“奥数题”。
小学生的焦虑从五年级开始,随着“鸡兔同笼”、“植树问题”和“立体几何”的专题内容开始罗列到课本上,不少家长都会因为“陪孩子写作业”遇到困难而在家里闹得鸡飞狗跳。
学生听不懂、家长教不会,连学校里的数学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的困惑不解,也感到有些束手无策。
想一想,当数学作业、数学考试和数学难题,这些文字在一瞬间摆在你面前,能够保持心态平稳的,简直就是凤毛麟角。
毕竟,但凡一进入“奥数”阶段的学习,基本就是题设条件里的汉字和数字大家谁都认识,可是这一连串文字符号掺杂在一起,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读起来都有些吃力。
更别说,精准而巧妙地解题了。
可想而知,像我一样在大学毕业后还经常“梦回数学考试”的现象,绝对不在少数。
毕竟数学作为全球通行的必修课,对于各门课程来说都是基础和前提,而其中蕴藏与涵盖着的数不胜数的运算逻辑、几何思维和解题思路,即便是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一大堆很难顺利解开的难题。
怪不得,每逢“北大韦神”在数学方面有了一些进展,在生活方面爆出一点趣闻,很多媒体记者就会一窝蜂地冲上去,赶紧采访、记录和撰写,忙得不可开交。
这一切,还不是因为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对于数学考试的“天生畏惧”吗?
甚至,畏惧到了动不动就崇拜数学天才、数学教授和数学家的,近乎病态的地步。
可见深藏在我们脑海里的“数学焦虑”,是有多么深刻啊。
从理论上讲,数学成绩好的同学,不太容易焦虑,但是患有“数学焦虑”的孩子,在数学上一定会有挫败感和厌恶感,进而影响到做题考试的正确率。
实际上,“数学焦虑”,还与男女性别有关。
比如普遍的看法是,男生的做题能力和数学成绩,一般比女生好一些。
可是这样一种喧嚣尘上的“偏见”,一方面让女生在数学考试中更加焦虑,一方面也让男生在背书做题时,承受了一些不堪忍受的沉重压力。
女生觉得,自己就是缺乏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但是想要考上好大学,又必须学好数学、多刷难题;
而男生觉得,不管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概念公式和解题思路,自己到底能不能融会贯通,但只要一走进考场,自己就必须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来,考出更好的成绩在女生面前炫耀。
就这样,女生想要证明自己不比男生差,男生又时刻想着赶超女生,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
结果对于男生和女生,有关数学课程的背书做题和刷题考试,就变成了一项“挥之不去”的重担。
让同学们烦躁,让家长们焦虑,生怕大家在备考应试中的负面情绪,影响到将来高考数学的最终成绩。
那么中小学生和家长,应该如何解决在学习过程中不由自主出现的“数学焦虑”呢?
首先,拿出数学课本翻一翻,想明白自己对数学课程里的哪些概念、知识点和题型感到“焦虑”。
其次,回想一下自己对数学题和数学考试产生的消极情绪,是从哪一学段开始的。
再次,对比分析一下自己的数学成绩和预期水平到底有多大差距,反省和总结自己是否设定了不切实际的目标。
最后,想一想自己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到底有没有兴趣,在哪个阶段,持续了多长时间。
归根到底,就是把自己和数学的“来龙去脉”搞得清清楚楚,从自己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过程、转折和结果入手,有的放矢地疏导和调节看上去坚不可摧的“数学焦虑”。
实际上,学习数学、思考难题和解决问题,会带给我们一种别样的思维乐趣。
但愿大家不要像曾经的我一样,满脑子都是高考成绩的高低,不知道领悟和享受思考的时光,结果毕业多年以后,还经常梦见自己正坐在考场上参加数学考试。
高考在中国绝对是一个非常热的话题。
今年的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来了。
相信很多孩子又在迷茫了。
相信每个人对高考都有自己最深刻的记忆,这个记忆可能会让你终生难忘。
所以今天我也来说一下我对高考最深刻的记忆。
记得我上学时一直是一个好学生,每次考试都是班里前几名,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我高中毕业,所以我的高三可以说是幸福与痛苦并存。
记得高三那会每天早上五点二十起床,二十分钟收拾完就骑车赶到学校。
基本上每次都是我第一个来。
然后就是一刻也不放松的学习。
每天八节课加一个晚自习,真是累的快吐血了。
每天上课前三节课总是迷迷糊糊的不清醒,好在我基础扎实,不用听也能掌握,这一点还是很让我骄傲的。
至于玩耍,我觉得还是要有的,所以每次课外活动我都去打球,同班几个好友他们都怕耽误学习不去,在教室学习。
我可是疯够了才会来教室。
学的时候也不会有丝毫马虎。
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昏昏沉沉,没日没夜的,按照这个模式坚持了一年,其实也是很苦的,从来都没有睡过好觉,周末也不行。
不过稍微让我高兴的是,我那时心里还有一个考好大学的远大目标,这就一直支撑我到高考了。
其实在这个高考环节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高考第二天!
因为我拉肚子了!
可想而知这对我的影响!
当时高考时,第一天比较顺利,答的也不错,就一高兴,吃了几根香蕉,一个鸡腿。
结果第二天早上就不舒服,我为了不让我妈担心就没说,以为自己能忍住,因为当时不是很疼。
结果考文综时考到一半,就疼起来了,当时可以说是昏天黑地的,我脸上都出汗了!
那滋味真不好受!
然后我就想着什么都不管了赶紧做完出去休息。
于是就乱写一通,最后交了卷。
出来后我妈见我大汗淋漓问我怎么了,我说了之后她马上带我去医院了。
吃了些药,上了几趟厕所,中午休息了一会,还是疼,不过好了许多。
下午考英语发挥还不错。
然后就考完了,等到成绩出来时一看果然文综差,只有200分,其他都很不错,看来这肚子改变了我的人生啊。
当时真是有点后悔自己管不住嘴,但是后悔也没用啊。
我的高考就变成这样了,想想自己的高三,那么努力,都废了。
没办法,我们就是被时间追赶的人,永远也不可能回去了。
以上就是我的高考以及高考中印象最深刻的事。
同时也提醒广大高考生考前别乱吃,要合理饮食,用努力好好书写自己的人生!

梦到考试分数,五行主水,人情世故通达,财运多可提升,为人谦逊者,事业有贵人相助,得此梦,春天多有不顺,夏天顺利事多。
在外求财者得此梦,往北走吉利,往南走不吉利,与属鼠之人,属牛之人,共同求财,子丑相合,财运颇多之迹象。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